台灣、印度經濟合作協定可行性研究結果正面。經濟部常務次長杜紫軍指出,印方將在約1個月後評估雙方共組工作小組;政府也願逐步推動,使印度成為台商走向世界的重要1站。
台灣、印度智庫共同研究認為,台、印洽簽經濟合作協定(ECA)很可能使雙方同蒙其利,並敦促雙方政府立刻朝此目標展開籌備及進行廣泛產業諮詢。
率團訪新德里的杜紫軍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說,上述研究報告結論正面,經濟部已有許多階段性想法,「將一步一步去做」。
他提到,拜會印度商工部時,代表團提出雙方成立1個工作小組討論如何逐步推動、落實報告結論的建議,「印方看到這個報告,也知道結果正面。商工部表示要花4、5週時間詳細閱讀內容後,會經內部討論予以評估」。
印度國會下院(Lok Sabha)明年改選,經濟政策在選後是否延續,尤其對外人投資的態度是否調整,格外引人關注。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局長徐大衛指出,代表團昨天拜會印度工商協會(FICCI)時,前會長莫迪(K.K.Modi)評估認為,依目前局勢來看,下屆政府仍是聯合政府的可能性極高。莫迪對台灣代表團說,印度明年選後財經政策不會出現太大變化,對招商引資應無影響。
印度上個會計年度經濟成長率跌到5%,創10年新低,剛公布的今年4到6月季度成長率更僅4.4%。加上雙赤字問題罩頂,盧比匯率今年以來狂貶逾20%,衝擊投資信心。經濟前景黯淡使金磚不再閃耀,台灣方面如何看待?
杜紫軍說,拜會過程中,印方承認目前經濟情勢不是很好。但他認為,經濟低迷之際往往是投資轉型好時機,且經濟走緩有時是短期現象,不會影響固有優勢。
加上台印合作中,許多層面並非短期可見效。他強調,「我倒覺得應該用比較長期的觀點來看跟印度的合作關係」。
他提到,台商投資習慣上、中、下游整個供應鏈一起布局,「台商習慣的投資聚點是所需的技術或原物料、零組件供應,可在短時間內搞定的地方,若台商來印投資沒這供應鏈,對很多廠商有困難」。
他認為,供應鏈通常得由大廠起頭,就是「粽子頭要找到」,週邊供應商就會被全部找來,這樣才能形成產業聚落。他認為終端產品的組裝商,例如筆記型電腦廠商,很可能最適合。
首度抵印的杜紫軍親身體驗後認為,印度基礎設施如道路運輸系統確實較弱,且各省法規各異,都是投資挑戰。尤其對台商而言,文化差異和生活型態是最大問題。
但他說,「即便日本、韓國企業,投資初期也遭遇困難,何況是規模相對小的台商。儘管難度很高,若台灣企業要走向世界,印度絕對是個不可忽視的巿場」。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