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3年1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紀曉萌綜合報導)關於彗星撞擊地球從而導致物種乃至人類文明遭到毀滅的推斷存在已久,但因為缺乏物證而長期受到部分科學家的質疑。最近,「美國物理學家網站」(Phys.org)報導,由南非開普敦大學、約翰內斯堡大學及南非核能公司等組織的一支國際合作科學家團隊,首次發現了彗星撞擊地球的證據,不但為研究太陽系打開了一扇大門,也為「史前文明」的存在提供了有力佐證。
26萬年前彗星撞擊地球 局部文明被毀
科學家們的這一最新發現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地球和行星科學快報》(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上。該科學團隊在反覆分析研究了幾年前由埃及地質學家們發現的一塊黑色卵石後,確認這個神秘的黑色卵石實際上是彗星的慧核碎片。研究結果表明,26萬年前一顆彗星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在埃及上空發生爆炸,爆炸使地面的沙子的溫度高達2000攝氏度,在撒哈拉大沙漠方圓六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形成了大量的黃色石英玻璃。研究人員們相信,這樣的大爆炸足以徹底毀滅了局部地區乃至更大範圍的所有生物。
幾乎可以肯定,在地球的歷史長河中,它曾多次遭到彗星或小行星的撞擊。然而在這塊卵石的來源被確定之前,地球上的已知彗星物質只有從大氣層高處獲取的塵埃物質和南極冰層中的富碳塵埃。所以,這一重大發現讓科學家們興奮不已,它不但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瞭解太陽系,還為「恐龍滅絕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推斷提供了佐證。
26萬年前一顆彗星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在埃及上空發生爆炸,爆炸使地面的沙子的溫度高達2000攝氏度,在撒哈拉大沙漠方圓六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形成了大量的黃色石英玻璃。(Science@NASA/John Drummond )
地球突遇小行星撞擊 恐龍等物種絕跡
許多科學家認為,是小行星對地球的撞擊導致了6500萬年前恐龍的突然消亡。最直接的證據是1980年美國科學家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發現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這個6500萬年前左右形成的岩石層被地質學家稱為K-T邊界(K-T boundary,即「白堊紀-第三紀界限的標記線」),在下層岩石中含有大量恐龍化石,但在K-T邊界以上,就找不到任何恐龍化石了。
科學家們發現,這個岩石層中銥(一種稀有金屬)的含量超過正常含量200倍,這樣濃度的銥只有在隕石中才能找到。此外,科學家還在岩石中找到了只有小行星才會留下的衝擊石英。而在全球許多第三紀界限的岩層中,都發現了高含量的銥和衝擊石英,這一現象只能用地球層遭到過小行星的最猛烈撞擊來解釋,而撞擊點就是墨西哥的猶卡坦半島。
雖然這些推斷有其不可駁性,但因為沒有直接證據而無法寫進教科書。此次彗星撞擊地球的證據的被發現,也間接證明「恐龍滅絕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推斷。而人們對恐龍的研究又帶出了另一個更為尖銳的問題——地球上是否存在過「史前文明」?
科學家們在K-T邊界以下發現大量恐龍化石,但在K-T邊界以上,則找不到任何恐龍化石。(網絡圖片)
請關注大紀元的廣告商家,向朋友推薦大紀元,感謝您的支持!
本文網址: http://epochtimes.com/b5/13/11/10/n4007192.htm科學家首獲彗星撞地球證據-佐證史前文明.html 美東時間: 2013-11-09 23:34:34 PM
【萬年曆】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